上回產檢完還有時間,就跟先生決定前往天母新光三越晃晃

逛著逛著到了兒童館發現這裡有間遊戲愛樂園

看看門票不貴一大人一小孩只要200元,不過那天是假日

所以有限時間2小時,看著裡頭小朋友各個得玩得很開心

買了票儀儀就跟著他爹直衝充滿氣球的魔法氣球屋跑跳,好不快樂阿~~

看著她玩得那樣開心,在外等候的我也跟著她開心

期間,更不時看到服務小姐一有空就拿著滾筒托把清理地墊上灰塵

2小時過後,離開時還可以自己選張貼紙....

這是儀儀愛樂園愉快的初體驗~~~~

 

這回一樣產檢完有了充分時間,想想就帶儀儀去離家較近的愛樂園大直分店

照樣買了票,一樣就先衝去了氣球屋

然而,這2小時時間儀卻哭了3次......

1次>

一位較年長的大姐姐原本帶著儀到處去玩樂,儀也很開心跟著她屁股後面跑

姐姐玩什麼她也跟著玩,之後那位姐姐想玩別的設施,跟儀說要她自己先玩,姐姐先去玩別的

儀以為姐姐不理她,便哇哇大哭~

2次>

心情還没平復加上又有點想睡覺又想玩的心情跑去玩椰子島

卻因為手没抓好腳也没靠緊,慢慢跌坐下來,設施還在旋轉,後面的小朋友一個個掃過儀儀的頭

遭受小驚嚇的儀!又哭了.....

3次>

玩點溫和的好了,便前往辦家家酒區

遇倒一個超護小孩的媽媽領著才會走路的女兒

情況是...要那些玩家家酒的小朋友讓著她女兒

該讓開的就讓開別擋路,要讓他們母女兩有位子坐

根據先生描述,那位媽媽還對著其中一位挺乖的小男生說道:你不會坐過去一點喔!

先生見狀氣得把儀一把抱走,別在這玩了,没得玩的儀~又哭了~

 

當然,在家長休息區的我更是聽到一段令我感嘆的對話

一對小女孩跑來休息區跟他們的爸爸說

有個小朋友一直打她們....

那位爸爸說:他打你,你就打回去阿

小女孩說:可是他就是一直打阿

那爸爸說:那你就用球丟他阿!

小女孩們:哈~哈~哈~

之後轉身繼續玩他們的.....

 

這時我的想法是,打人的小孩是屬於那種在跟那對小女孩玩樂

還是真的打人打到會痛的那種暴力程度的打法???

如果是第一種,那位爸爸的言語是不是會造成小女孩以後的處世態度

碰到問題,只要打就對了!!!

假如是第二種,遇到暴力傾像的,爲了自衛,或許可以先行那爸爸的做法

不過還是要告訴家長告訴大人,這個環境有個惡霸,請大人妥善處理!!

 

這些插曲,讓我對現今的教育問題一直很感冒

父母疼愛自己孩子天經地義,然而過分寵溺過於保護小孩的父母在現今社會

讓我有種多到不像話的無力感...

我們只能管教好自己的孩子品格德行各方面能夠健全

卻無法去避免道德觀偏差父母們所教育出的孩子,給我們的孩子造成的未知傷害

因為,他們的爸爸媽媽就是他們的模擬對象,好的壞的都是學來的~

 

如果不是現在懷孕怕熱怕太陽,我絕對鼓吹先生

把儀儀帶往戶外曬曬陽光接觸大自然....

孩子~本來就應該與大自然為伍,不是嗎?

 

 轉貼兩篇文章,看看吧!

走向大自然

文/淨蓮

【明慧學校】在兒時的回憶中,可以盡情的與大自然為伍,每天與鄰家小孩成群結伴,不論是在遼闊的草原奔馳,還是在小溪邊抓魚、蝦,或是比賽爬樹看誰爬得快又高,每天都能在大自然中盡情的探索、成長。

  很多的自然常識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習到的,那是最自然最直接的實習,古人說:「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在大自然中可以觀察到一切的生物,那是給小孩最好的自然課本,從中可以啟蒙小孩對自然環境的正確人生觀。

  長大後,我現在也已為人母親了,發覺現在小孩的生活環境很封閉,電視和電腦漸漸成為現代小孩的生活世界,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除了讓視力變得不佳以外,心的視野也變得狹窄了,現代的電視節目與電腦遊戲,大部份都是充斥色情與暴力,如果沒有替小孩篩選尺度,那真的是傷害了民族幼苗的成長。

  小孩的導師是很注重小孩心靈成長的,所以常定期舉辦戶外教學,有一次我也報名參加他們的「觀察螢火蟲之旅」,在途中,大家在車上盡情的歡唱、玩遊戲,到了目的地,先是分組煮火鍋和烤肉,看著所有小孩那充滿歡樂的臉龐,我想平時在課業中的壓力,這時都能獲得紓解,生活中的壓力釋放出來了。

  到了傍晚,大家就開始步行進到螢火蟲活動區去探索了,那時在看到一隻又一隻發出綠光的螢火蟲時,小孩們發出讚歎的歡呼聲!「啊!好漂亮喔!」大家都精神抖擻的沿路觀察牠們的生態,在有經驗的其他家長的引導下,小孩們上了一節最真實的自然課,除了讓小孩了解昆蟲的生態,也教導了小孩要愛護大自然和所有的生物,最後在依依不捨的情境下,我們啟程回家了,但是在大家的心中,已留下無限的美好回憶。

  各位爸爸、媽媽們,小孩的成長只有一次,請在百忙之中,抽空帶著小孩走向大自然,我相信在大自然的洗禮下,會讓小孩開擴他們的視野,從而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原來人生不只是在課本中才能學習,在我們大自然的環境中,有取之不盡的知識泉源,就看你怎麼去探索了,出去走走吧!

***************

言教不敵身教


    多年以來,筆者在與學生閒談之中,常喜歡問他們一個問題:「自從小學至

今,學了不少的知識,如今到底仍然記住多少?換句話說,十多年的就學經驗,

到底學到什麼?」被問到的學生往往侷促不安、默然以對,他們從來沒有想過這

個問題,當然也就不知如何答覆。筆者問話的用意在於點出每個人在十餘年的上

學經驗中,對於所學固然記住不多,其實生活經驗的累積,培養了一種習慣。所

謂「習慣」是「刺激、反應和兩者之間穩定的關係」,它源自於每個人長時間生

活經驗的累積。這個習慣無論好壞,都將如影隨形陪伴著自己過一生。例如,一

個循規蹈矩、每天遵照老師吩咐作功課得學生,將來進入社會必然也是重然諾守

規矩的人;一個在學校常常臨時抱佛腳、臨陣磨鎗的學生,將來進入社會幾乎也

可斷言以「推託、敷衍」態度過一生。


    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在社會上作奸犯科的受刑人,追究他們的犯罪動機,

往往是因為源自於童年有著悲慘的生活經驗。換句話說,每個人的童年並不是暫

時的狀況,而是孩童的生活經驗形成以及和他人建立關係的基礎。每個孩子的性

格都是歷經個人生活經驗所塑造。生活在批判中的孩子,會責難他人。生活在敵

對中的孩子,會侵犯他人。生活在嘲弄中的孩子,會恐懼害羞。生活在羞辱中的

孩子,會自慚行穢。生活在容忍中的孩子,會耐心他人。生活在鼓舞中的孩子,

會充滿自信。生活在讚賞中的孩子,會感謝讚美。生活在公平中的孩子,會公正

無私。生活在安全中的孩子,會忠心正直。生活在肯定中的孩子,會喜歡自我。

生活在接納中的孩子,會愛心湧現。


    在這個升學主義盛行的時代,許多家長要求孩子把書唸好就好,平常都不要

他們做家事,無形中養成孩子「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錯誤印象,同時也

造成只會動口、不知如何動手的「書呆子」。其實,平時要求孩子分擔家事,才

會讓他們懂得同甘共苦的分享同樂。論語上曾經記載孔夫子曰:「余少也賤,故

多能鄙事」。孔夫子年輕的時候,家中貧窮,所以會作很多粗重的事。這並不因

此影響他成為一代至聖。


    培養孩子良好性格與良好習慣顯然必須父母責無旁貸的投入。例如,有些家

長由於自己失業或工作不如意,因而酗酒、吸毒,導致情緒喜怒無常,孩子往往

成為他們的出氣筒,不知何時或何故就會遭到毒打或其他形式的懲罰,以致他們

時時生活在恐懼之中。從小就開始注意孩子們的言行與交友狀況相當重要。另一

方面,孩子們多半是由父母與師長的身教而非言教中學習,因此,父母親平時的

待人接物無形中有著示範的作用。


    孩子在學校學到的好習慣經不起父母日常身教的影響。例如,孩子學到遇紅

燈要暫停、過馬路要走斑馬線,爸爸卻不顧這些規定,隨意見到沒有汽車通過,

就拉著孩子過街;老師說搭車要排隊,媽媽卻要孩子擠到前面搶位子,孩子不從

還會挨罵。總而言之,良好習慣的養成,實在有賴父母教導與配合。


    為人父母者應該珍惜自己子女的個別獨特性。因為讀書是孩子們自己的事,

孩子學什麼或不學什麼,學多學少,實在是關乎個人性情和天賦資質,強求不得

。這樣的接納和支持,才是孩子得以活出自己的樣子、過自己人生的基本條件。

家長必須協助自己子女的就學,瞭解他們如何學習,並且創造一個強調「在生活

中學習」的環境。同時必須告訴子女,無論何時在遵循任何一個模式或是步驟程

序的時候,必須警覺到某些似是而非的模式或程序,其實是在完全沒有任何學習

風格、溝通偏好以及系統的狀況之下完成的。


    家長必須協助自己子女的就學,瞭解他們如何學習,並且創造一個強調「在

生活中學習」的環境。同時必須告訴子女,無論何時在遵循任何一個模式或是步

驟程序的時候,必須警覺到某些似是而非的模式或程序,其實是在完全沒有任何

學習風格、溝通偏好以及系統的狀況之下完成的。


    家長們應讓子女瞭解在人生的旅途中總是不免時時有人將會評斷他們。例如

就學時期有教師考試與打分數;上班有主管做工作績效評估;平時行為舉止是否

得當有他人的指指點點;犯法與否有警察的監督。這種種評價是一種管制與貼標

籤的形式,許多人深信它們是維持社會秩序的過程與手段。事實上,評價通常只

是顯示一個人在某一個時點對於某些反覆的動作熟練度的表現。為人父母者應該

告訴子女,這種評價只是外加的而不是一種指標,當然更不是他們才能與知識的

預測。家長宜以身作則,採用領導技巧來瞭解每一事件發生的因與果,變得子女

願意信賴,以及有人生願景與規畫。同時以合作和同理心來替代對於子女的期望


「智者借他人的經驗以為己用,凡人以自己的痛苦換取經驗,愚者熬過痛苦卻忘

記經驗」


    論語中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這種「自我反省」的習慣就十分值得效法。諸多德行與態度都是必

須從小透過生活的磨練與經歷中逐步養成。良好性格有利於孩子進入社會的人際

關係的建立,良好習慣的養成則對於未來工作的高效率與高效能有著密不可分的

關係,兩者都會影響他們事業的成功與否以及生活的快樂與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taco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